家电网-HEA.CN报道: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制造商台积电上周重申,其产能在2022年全年仍然紧张。台积电首席执行官强调了其供应商所面临的挑战,劳动力和芯片方面的限制导致设备交付时间延长。看来,今年的芯片危机或许还会持续下去。
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全球企业陷入“缺芯”危机至现在已将近一年半。去年,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表示准备在中国台湾以外的地区投资新建更多晶圆厂时,不少专家认为这会缓解全球“缺芯”困境,但是人们似乎小看了新冠疫情的“顽强”程度。
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反反复复地新冠疫情爆发,严重影响芯片产能的增长。至今,仍有数千万计的芯片缺口存在。有些企业因为缺乏芯片甚至打起旧洗衣机的主意。
缺芯的尴尬境地:旧洗衣机也不放过
当地时间4月20号,全球光刻机龙头企业阿斯麦尔(ASML)首席执行官彼得·温宁克(Peter Wennink)在公司财报会谈到了这一情况,称已经有一家大型工业集团开始购买洗衣机,并将其中的半导体拆出来,用于自己的芯片模块。
目前尚不清楚为什么这家神秘的企业集团将注意力转向洗衣机,洗衣机中可以想到的芯片:微控制器、电源芯片、电机驱动等,而这些芯片也应该大量存在于其他设备中。要知道,一台洗衣机要执行程序就得依靠各种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负责给衣服称重,液面传感器负责控制水位,更高端的洗衣机还会自动检测布料材质,以此调整洗衣模式。所以说洗衣机内的元件也是十分精密的,某些配件确实可以用在其他工业设备上。
企业缺芯真的到了这种“饥不择食”的程度了吗?恐怕现实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不乐观。特斯拉(TSLA.US)本周表示,生产仍受到关键零部件短缺和价格上涨的影响;而大众汽车则警告称,芯片短缺的负面影响可能会持续下去。本周早些时候,由于半导体供应不足,丰田汽车(TM.US)将今年的产量目标下调了约10万辆。
同时,芯片供应链也在面临诸多新的挑战,例如俄乌战争。彭博分析师Michael Dean与Cliff Makanda指出,俄乌战争导致的生产停顿和零部件短缺可能会加剧供应链挑战,并推迟欧洲汽车销售在2022年的复苏。欧洲的五大市场3月份的乘用车销量比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低40%,半导体危机仍未解决。
此外,疫情传播导致的封控,例如上海、北京等城市的封控,或是自然灾害,例如月份的日本与台湾地区的地震,导致芯片的减产,都对今年二、三季度的半导体出货量构成了负面影响。根据Susquehanna团队的分析,这些影响可能会贯穿2022全年。
虽然各大企业包括台积电、联电、三星、英飞凌、ST、TI等都表达了扩产意向或是开始扩建工厂,但是工厂建成要一年左右(包括设备安装调试),生产线试运行可能要一两个月,真正生产线流转起来开始稳定出货了,估计要不到两年,一年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整个半导体市场的缺口就会一直敞开着,相关芯片供不应求的局面可能要持续不到两年的时间。
所以,未来半导体的缺口空档期可能会被进一步放大。如果疫情没有消除,未来的半导体市场形势会存在不确定性。
“芯荒”如何反噬我们的日常生活?
从芯片产业链上看,上游设备、材料缺货,下游制造厂、封装厂也面临芯片产能不足。这一切都会作用于下游产业链,最终导致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
首当其冲的就是芯片产品涨价风波,继台积电调涨2022年晶圆代工价格10~20%后,原本抱持观望态度的联电、力积电、世界先进等业者,近期已陆续通知客户将在2022年第一季再度调涨晶圆代工价格逾10%幅度,而且上半年产能已全部卖光,订单能见度看到下半年。
这导致下游产品跟着进行涨价,今年初以来,多家车企已开始上调旗下产品价格。例如,一汽-大众的两款新能源车均价将上涨5200元,小鹏汽车产品价格上涨超过4000元,蔚来汽车公布的产品最新售价相比去年也有一定上涨。就连销量不俗的特斯拉日前也将国产Model 3高性能版和Model Y长续航、高性能版车型价格均上调了1万元。
另外,芯片缺乏也让一些企业面临生死危机。据报道,目前上海车企尚无法达到完全复工复产,其原因就是因为缺芯断供。而企业停工停产时间过长,必然会出现整车资金周转问题等诸多经营问题,企业也有可能面临破产。企业破产又会造成许多生产工人面临失业困境,长期以往也会对整个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家电企业能否转型造芯片?
虽然“缺芯”让不少行业面临危机,但是也有一些人在其中看见了商机。
在家电和手机电子企业资源丰富的广东,近年来已有不少企业向汽车电子领域扩展业务,其中有些已经真的打入了汽车供应链,取得了不小的市场成绩。
在同花顺A股汽车电子概念股中,广东市值排名前10的企业,有8家主业都为手机或家电等消费电子领域,都是近年来才跨界汽车电子业务。比如排名第9的风华高科就以家电市场片式电阻器等被动电子元件为主营业务,今年1月其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目前,风华高科仍以家电市场作为公司重要市场应用领域之一。
不过,转型制造芯片,对于家电企业来讲难度也不小。尽管芯片已经可以被大规模地生产出来,生产芯片却并非易事。制造芯片的过程十分复杂。尤其是在光刻部分,如今市面上流通的两种光刻机无一例外都被荷兰阿斯麦公司所掌控。因此国内的芯片工艺长期在90nm等落后的成熟工艺上徘徊,对于顶尖的7nm及以下的工艺一直都可望而不可即。
令人担忧的是,在涌入芯片制造的企业当中,也有不少是打着制造芯片的旗号来“浑水摸鱼”的。自国家表示要投入9.5万亿资金来扶持补贴造芯片的企业,仅2020年8月,全国已经有9335家企业转做半导体。其中除了家电企业,还有做建材批发的,有做区块链的,甚至有做医疗美容的企业。
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制造商台积电上周重申,其产能在2022年全年仍然紧张。台积电首席执行官强调了其供应商所面临的挑战,劳动力和芯片方面的限制导致设备交付时间延长。看来,今年的芯片危机或许还会持续下去。
(家电网® HEA.CN)
责任编辑:编辑F组